牡丹水庫位於牡丹鄉石門村,於民國84年底興建完成,係集取四重溪上游支流牡丹溪及女仍溪流域的水量而成,水庫大壩壩高65公尺,壩長445.6公尺,為土石壩結構,蓄水量約3,000萬立方公尺,年供水量約為3710萬噸,供應東港以南至恆春半島地區用水。
經過本鄉石門村後,便可以看見具有原住民風格的牡丹大橋,從橋上往北邊望去,便可看見氣勢雄偉的牡丹水庫洩洪道閘門。走在壩頂觀景區,可以俯瞰石門村,將全村景色盡收眼底。遠眺蓄水區全景,悠悠白雲與綠色山脈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呈現出一種和諧靜謐的美,令人心曠神怡。
資料來源:牡丹鄉公所網頁
牡丹大橋
小小向日葵花田
牡丹水庫
還種了許多九重葛,讓整個園區變得熱鬧且朝氣蓬勃。
牡丹水庫園區有一片草原,感覺天氣好的時候來此,會相當悠閒愜意。
水庫牆上也畫上原住民相關圖樣。
還有古早幫浦耶!
石門古戰場:這裡應該算是排灣族天險處,跟石門古戰場記念碑有段距離。
有獼猴耶!
還有個小山神祠。
步道入口
看步道入口有牡丹社事件碑文,此處應該屬於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的一部分吧!
而木棧道步道有損壞,走的時候要小心。
眼看石門古戰場步道如此之高聳,小孩不想爬。其實是衛斯理父子說很累,想到飯店休息啦!所以我們就先去飯店Check In。
先到旅館再回頭繼續行程,時間會被延遲到,或許不能來了,所以先拍張照記念吧!
今天住的是四重溪的清泉日式溫泉館。
清泉庭園
http://www.since100hotspring.com.tw/htm/guide.htm
清泉官網~有關四重溪溫泉資料等,網站內都有喔!
Check In後,除了衛斯理父子留在旅館外,其餘人繼續未完的行程。
是說,很感慨!發明智慧型3C產品到底好還是不好?自從有了智慧型3C產品,衛斯理一家人只有媽媽是在認真玩行程,連小孩也跟著爸爸玩平板,到了景點常不下車。他們說想休息,其實是想在旅館舒舒服服的玩平板,也就只好遷就,要不然孩子鬧起來,其他人也不用走行程了!
古戰場停車場旁邊有一座多達396階的石質階梯,是遊客通往山頂的通道,走到頂上可以見到日軍為西鄉從道設置的忠魂碑,由於歲月的侵蝕,目前只剩下基座留作日人來台的紀念。古戰場後來還有增設以花崗石為材質的新碑,上面提著「澄清海宇還我河山」八字(屏東縣第一屆縣長所提),是國民黨政府光復台灣後所設置。而在古戰場的平台上,還可以欣賞四重溪流經石門天險的景觀,視野極佳。順道一題的是,在停車場偶爾還可看見養蜂人家現場採蜜的有趣畫面,因為目前有許多人在此地養蜂,這些蜂由於為人所飼養,因此較為溫馴,遊客如無驚擾的舉動,亦無須擔心被蜂群所螫。
資料來源:國境之南文化觀光網頁
石門古戰場記念碑~屬牡丹社祭念公園範圍內。
從車城沿屏199號縣道往牡丹方向,在穿過四重溪溫泉區後不久,橫亙的高山中有一天然險峻隘口,即是在台灣歷史上重要一役的「牡丹社事件」戰場。
在一八七三年,日軍藉琉球居民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事件,出兵攻台,牡丹社原住民依「石門天險」和日軍對抗,這一戰役稱為「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顯露日本侵台野心,清廷警覺到東南海防的重要,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至台灣籌辦海防,他主張在瑯嶠設縣築城,即今恆春城。
日本及我政府在石門古戰場前方的山頭各設置紀念碑,日人設的舊碑,僅剩基座,光復後以花岡岩為建材的新碑,題「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紀念當年與日軍奮勇作戰的原住民。
根據考證,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琉球宮古島居民六十九人,航海遇風,船漂流到恆春東海岸九棚附近的八瑤灣觸礁沈沒,三人淹死,五十四人被殺,十二人獲救。
一八七四年,日政府藉口懲凶,派遣陸軍中將西鄉率兵攻台,由保力溪口射寮海岸登陸,兵分三路進攻,原住民仗著石門天險和日軍對峙,但因日軍人數多,武器精良攻破,此役日軍戰死十二人,水土不服病歿五百六十一人。
資料來源:玩全臺灣墾丁民宿網
從紀念碑往市區拍。
石門古戰場
沿199號縣道進入牡丹鄉,隨即映入眼簾的便是壯麗的石門峽,兩山相對的石門天險,排灣語稱為「macacukes」,有相互支撐之意,另引申出抵禦外侮之意涵。石門古戰場,山勢巍峨,地形險要,由北側的石門山及南側的五重溪山夾峙而成的斷崖絕壁,狀似門戶,故稱為石門。這裡就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原住民對抗日軍入侵的古戰場,寫下台灣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遠方山頭就是剛剛石門古戰場登山步道的頂端,不曉得步道可不可以爬到那麼高的地方?也沒時間去走了。
下一篇遊記寫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遊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