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牡丹水庫位於牡丹鄉石門村,於民國84年底興建完成,係集取四重溪上游支流牡丹溪及女仍溪流域的水量而成,水庫大壩壩高65公尺,壩長445.6公尺,為土石壩結構,蓄水量約3,000萬立方公尺,年供水量約為3710萬噸,供應東港以南至恆春半島地區用水。

 


經過本鄉石門村後,便可以看見具有原住民風格的牡丹大橋,從橋上往北邊望去,便可看見氣勢雄偉的牡丹水庫洩洪道閘門。走在壩頂觀景區,可以俯瞰石門村,將全村景色盡收眼底。遠眺蓄水區全景,悠悠白雲與綠色山脈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呈現出一種和諧靜謐的美,令人心曠神怡。

 

資料來源:牡丹鄉公所網頁

 

IMG_4486  

 

牡丹大橋

 

IMG_4485  

 

小小向日葵花田

 

IMG_4487  

 

牡丹水庫

 

IMG_4490  

 

IMG_4496  

 

IMG_4492  

 

還種了許多九重葛,讓整個園區變得熱鬧且朝氣蓬勃。

 

IMG_4501  

 

IMG_4497  

 

牡丹水庫園區有一片草原,感覺天氣好的時候來此,會相當悠閒愜意。

 

IMG_4502  

 

IMG_4503  

 

水庫牆上也畫上原住民相關圖樣。

 

IMG_4513  

 

還有古早幫浦耶!

 

IMG_4516  

 

石門古戰場:這裡應該算是排灣族天險處,跟石門古戰場記念碑有段距離。

 

IMG_4522  

 

有獼猴耶!

 

IMG_4526  

 

IMG_4527  

 

還有個小山神祠。

 

IMG_4518  

 

步道入口

 

看步道入口有牡丹社事件碑文,此處應該屬於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的一部分吧!

而木棧道步道有損壞,走的時候要小心。

 

IMG_4521  

 

眼看石門古戰場步道如此之高聳,小孩不想爬。其實是衛斯理父子說很累,想到飯店休息啦!所以我們就先去飯店Check In。

 

IMG_4530  

 

先到旅館再回頭繼續行程,時間會被延遲到,或許不能來了,所以先拍張照記念吧!

 

IMG_4536  

 

今天住的是四重溪的清泉日式溫泉館。

 

IMG_4535  

 

IMG_4533  

 

清泉庭園

 

http://www.since100hotspring.com.tw/htm/guide.htm

清泉官網~有關四重溪溫泉資料等,網站內都有喔!

 

IMG_4538  

 

Check In後,除了衛斯理父子留在旅館外,其餘人繼續未完的行程。

 

是說,很感慨!發明智慧型3C產品到底好還是不好?自從有了智慧型3C產品,衛斯理一家人只有媽媽是在認真玩行程,連小孩也跟著爸爸玩平板,到了景點常不下車。他們說想休息,其實是想在旅館舒舒服服的玩平板,也就只好遷就,要不然孩子鬧起來,其他人也不用走行程了!

 

IMG_4540  

 

IMG_4539  

 

古戰場停車場旁邊有一座多達396階的石質階梯,是遊客通往山頂的通道,走到頂上可以見到日軍為西鄉從道設置的忠魂碑,由於歲月的侵蝕,目前只剩下基座留作日人來台的紀念。古戰場後來還有增設以花崗石為材質的新碑,上面提著「澄清海宇還我河山」八字(屏東縣第一屆縣長所提),是國民黨政府光復台灣後所設置。而在古戰場的平台上,還可以欣賞四重溪流經石門天險的景觀,視野極佳。順道一題的是,在停車場偶爾還可看見養蜂人家現場採蜜的有趣畫面,因為目前有許多人在此地養蜂,這些蜂由於為人所飼養,因此較為溫馴,遊客如無驚擾的舉動,亦無須擔心被蜂群所螫。

 

資料來源:國境之南文化觀光網頁

 

IMG_4541  

 

IMG_4544  

 

石門古戰場記念碑~屬牡丹社祭念公園範圍內。

 

從車城沿屏199號縣道往牡丹方向,在穿過四重溪溫泉區後不久,橫亙的高山中有一天然險峻隘口,即是在台灣歷史上重要一役的「牡丹社事件」戰場。
在一八七三年,日軍藉琉球居民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事件,出兵攻台,牡丹社原住民依「石門天險」和日軍對抗,這一戰役稱為「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顯露日本侵台野心,清廷警覺到東南海防的重要,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至台灣籌辦海防,他主張在瑯嶠設縣築城,即今恆春城。
日本及我政府在石門古戰場前方的山頭各設置紀念碑,日人設的舊碑,僅剩基座,光復後以花岡岩為建材的新碑,題「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紀念當年與日軍奮勇作戰的原住民。
根據考證,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琉球宮古島居民六十九人,航海遇風,船漂流到恆春東海岸九棚附近的八瑤灣觸礁沈沒,三人淹死,五十四人被殺,十二人獲救。
一八七四年,日政府藉口懲凶,派遣陸軍中將西鄉率兵攻台,由保力溪口射寮海岸登陸,兵分三路進攻,原住民仗著石門天險和日軍對峙,但因日軍人數多,武器精良攻破,此役日軍戰死十二人,水土不服病歿五百六十一人。

 

資料來源:玩全臺灣墾丁民宿網

 

IMG_4543  

 

從紀念碑往市區拍。

 

IMG_4546  

 

石門古戰場

 

沿199號縣道進入牡丹鄉,隨即映入眼簾的便是壯麗的石門峽,兩山相對的石門天險,排灣語稱為「macacukes」,有相互支撐之意,另引申出抵禦外侮之意涵。石門古戰場,山勢巍峨,地形險要,由北側的石門山及南側的五重溪山夾峙而成的斷崖絕壁,狀似門戶,故稱為石門。這裡就是牡丹社及高士佛社原住民對抗日軍入侵的古戰場,寫下台灣近代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西元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灣,與台灣原住民發生激烈的戰爭,排灣族人據石門天險以槍枝、石塊抵禦日軍的攻勢。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等多名原住民戰士在「石門之役」中奮戰而亡。數日後,日軍開始另一波強大的攻擊,兵分三路進攻牡丹社及高士佛社,放火焚燒屋舍,原住民遁入山林間展開游擊戰,日軍士兵因水土不服開始病倒,遂與原住民商談停戰,結束雙方的爭戰。在這裏,你可以沿著石門山與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的步道拾級而上,領略百餘年前原住民先人據天險奮勇抗敵的故事,回想這改變台灣命運關鍵的歷史-「牡丹社事件」。
 
 
資料來源:牡丹鄉公所網頁

 

IMG_4545  

 

遠方山頭就是剛剛石門古戰場登山步道的頂端,不曉得步道可不可以爬到那麼高的地方?也沒時間去走了。

 

下一篇遊記寫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遊記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611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