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了台影文化城,繼續往位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大仙寺出發。

 

IMG_3552.JPG  

 

大仙寺有兩座寶塔,跟東大寺頗像的呢!

 

大仙寺位於台南縣白河鎮枕頭山麓,亦即在關仔嶺群山的尾閭,古色古香的殿堂,極具古典之美,俗稱舊巖。為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係國家核定之三級古蹟,南台灣第一古剎,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釋迦牟尼、觀音菩薩、三寶佛祖、地藏王菩薩,其寺廟具有大陸神州氣象之風格,不同於一般寺廟建築造型,建築群配置,承襲中國佛寺建築的傳統。

環境清幽雅潔,寺內供奉有開山法師舍利供民眾觀賞。禮佛、觀賞兩相宜。有別於其他廟宇廟門前皆聚集許多攤販,大仙寺嚴禁攤販在此設攤,更顯其莊嚴肅穆。

 

在明鄭明代,由大陸來台墾居的人民愈來愈多,當時參軍陳永華將軍,便邀請參徹禪師來台講授佛理。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禪師從龍岩出遊,路經岩井,在石几土休息,想不到隨身攜帶的佛像竟然抬不動了,他想此地必是個有佛緣的地方,便在此地結茅定居。

乾隆十二年(西元1747年),由參徹禪師的弟子鶴齡禪師,集資建設佛殿,稱作「火山大仙巖」。此後又幾經修建,民國二十年改名「大仙寺」。現今大仙寺規模之壯麗宏偉,在全省古寺中,算是數一數二的。

本寺在白河關仔嶺的山麓,山姿秀麗,風光明媚。每當晨昏,莊嚴暮鼓加上山間濛濛薄霧,恬靜中透著一份脫俗的雅緻。大仙寺內部建有大雄寶殿、觀音寶殿、三寶殿及地藏寶殿,依山勢建成,拾級而上,氣派非凡。

民國六十年,又在寺外蓋上長城般的紅牆,環繞寺廟,上面覆蓋黃色琉璃瓦,真是美觀。本寺建有大小兩道山門,尤其第二道山門建法與眾不同,不論色澤、雕飾都十分考究。寺中有三百多名僧尼在此修業,又可容納百餘香客膳宿的客房,實在是個寓情於信仰的好去。

 

資料來源:台南旅遊網美美美

 

http://www.siraya-nsa.gov.tw/sub.aspx?a=0004538

更多資料: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網頁

 

IMG_3555.JPG  

 

山門

 

大仙寺座向為座東朝西,整體建築群依序為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及三寶殿(古蹟本體為山門及大雄寶殿)。各殿皆自獨立,兩側有連貫之廊道或廂房。

 

 山門屬於牆門式,屋面短而屋脊低緩。中間作三川脊,邊門及圍牆頂亦作燕尾脊,再加上邊門為圓拱門,使整體造型富有變化。至於大雄寶殿之木構造在形式上採抬梁式與穿斗式混合使用的作法,在明間則應用減柱法將前點金柱省去,以避免室內列柱過多。而在屋頂形式上為重檐歇山式,上檐山牆為懸山造,屋面則為日本式作法。雖興建時為使建物在形式上較像日本式而有些許不協調之處,但整體造型尚稱勻稱及穩重。

 

大仙寺目前保存的彩繪為府城名師潘麗水所作,繪工細緻。殿內柱皆為朱紅底繪蟠龍,是佛寺建築的傳統作法。

 

資料來源:台南旅遊網美美美

 

IMG_3556.JPG  

 

大雄寶殿其面寬24.4公尺,縱深19.3公尺,面積為 471平方公尺,為四周設廊的獨立式大殿。

 

IMG_3557.JPG 

 

IMG_3558.JPG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

 

IMG_3559.JPG  

 

後方的觀音寶殿傳出祥和的梵音。

 

IMG_3560.JPG  

 

從大雄寶殿往山門拍,有『海天佛地』四字。

 

IMG_3562.JPG  

 

接著驅車來到亦是古蹟的碧雲寺。

 

IMG_3563.JPG 

 

火山碧雲寺碑

 

IMG_3564.JPG  

 

碧雲寺原名火山廟,建於嘉慶三年。位於枕頭山西南麓,俗稱「新巖」。源於大仙寺,供奉觀音大士,相傳為明鄭時期所建。


古剎依山勢而建,寺門古樸雅緻,內部棟樑雕刻細膩,殿堂莊嚴清靜,香火鼎盛。碧雲寺附近有水火同源奇景,俗稱水火洞,地層裡同時冒出地下水與瓦斯氣,熊熊火焰在水面燃燒跳躍,經年不滅,蔚成奇觀。山門右方有一出米洞,寺前的停車場視野極佳,天氣晴朗時可眺望嘉南平原風光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民國八十六年列為縣定古蹟。

 

 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第一代開山祖師釋應祥(俗名李鶴齡),由福建省泉州府名剎開元寺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渡海來台,從竹仔港(今高雄縣永安鄉)登陸上岸,隨後寄居於阿公店(今高雄縣岡山鎮),數月後為了尋找更適合參禪悟道的環境,再奉迎觀音佛祖遍遊南部各大叢林,最後於枕頭山下(今台南縣白河鎮仙草埔)暫且落腳。

時光荏冉,歲月如梭,如此過了數年,由於應祥師通徹孔孟之學及勘輿之術,發現於枕頭山南麓半山腰有一處「半壁吊燈火」之靈穴更適合靈修參禪﹔應祥師遂獨自帶著觀音佛祖上山,披荊斬棘,草建茅堂;就整座碧雲寺範圍內有兩處靈穴,現今正殿是處「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半壁吊燈火」靈穴即今三寶殿前香爐位置,兩穴互為文集;相互共構營造成三百餘年之靈山古剎。


由於碧雲寺財力拮据歷經嘉慶、咸豐及光緒等年間次第興建完成,本寺右側豎立一塊嘉慶十六年(西元1811年)的「玉枕火山碧雲寺募為緣業碑記」,以資佐證,碑記內容大意如下…碧雲寺為嘉邑名勝,觀音大士英靈遠庇早已膾炙人口,然而寺無緣業,僧家難為無米之炊。嘉慶十六年,張士輝等二十善信,計鳩銀三百二十六圓,買糞箕湖山腳墾田,大武壠派社番目荒埔園,永為寺中香煙,以迓神庥。


建物大部份構造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其洗石子的大量使用是一大特色,正殿及山門之剪粘、泥塑極具地方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門外的一對笑獅。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增建清虛宮(天公廟),至四十三年完工;先總統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賜匾額「凌霄寶殿」,為本寺帶來無限殊榮。


眾信為維護本寺權益,且按照政府法律規定,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火山碧雲寺管理委員會,由陳澄沂先生膺選為首屈主任委員於民國五十五年興建地藏王寶殿,由各方檀信佈施捐獻大力支持,於民國五十六年竣工,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接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銷原有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台南縣政府核備。


碧雲寺於民國八十六年(西元1997年),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民國八十九年(西元2000年)縣政府研擬修護碧雲寺計畫。碧雲寺之觀音殿、山門、寺埕列為古蹟範圍於民國九十年(西元2001年)五月動工整修,於民國九十四年(西元2005年)一月整修完竣。
資料來源:美美旅遊

 

IMG_3565.JPG
IMG_3566.JPG  
出米洞就在山門外面,兩塊岩石夾縫底下的一個小洞。相傳從前會自動漏出米來,恰巧是夠寺中使用,後來有位貪心儈人偷挖了一整晚並將米佔為已有,從此出米洞就不再出米了。
IMG_3567.JPG
IMG_3568.JPG  
坐鎮的兩頭獅子還蠻和藹可親,很親切的笑著呢!
IMG_3569.JPG
碧雲寺座落於山靈水秀的台南關仔嶺的半山腰,坐東向西,背倚秀麗的枕頭山,面迎廣闊的嘉南平原,附近林木茂盛;四周碧綠青翠,雲煙縹緲,「水火同源」與本寺同屬一脈源,地下蘊涵豐富之天然氣,故名「火山碧雲寺」。本寺在宗教的莊嚴氣氛中,並兼具賞心悅目的詩情畫意,是全台一處得天獨厚的靈山勝境,更是俢行者參禪悟道的好地方。
IMG_3570.JPG
IMG_3571.JPG  
IMG_3572.JPG  
山門上對聯最上面四字就是碧雲寺的名。
IMG_3573.JPG  
由於早期台灣社會環境的關係,碧雲寺是座佛、道、台灣民間傳統信仰兼祀的佛剎,這在早期佛剎頗為常見,也因此碧雲寺的信衆涵蓋了佛教與道教,在親和力與善化人心方面有更大的作用。


目前整個碧雲寺可分成四大部份,即「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大雄寶殿)、「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正殿佛道兼祀、三寶殿純佛教、清虛宮純道教、地藏王寶殿奉民間神主牌。
IMG_3575.JPG
水火同源
水火同源又名「水火洞」,名列台灣七景之一和台南縣八景之一,被視為台南縣的觀光櫥窗,聞名遐邇。水火同源位於碧雲寺東南方公里處,依自然定律而言,水火本不相容,然而,此地地質構造特殊,崖壁間有天然氣冒出,經點然後火焰永不熄滅,而崖壁縫隙中同時又有泉水湧出,形成「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水火同源特殊天然景觀。
資料來源:美美旅遊
IMG_3576.JPG  
臘腸樹
IMG_3577.JPG
臘腸樹的花。
IMG_3583.JPG  
好多果實哪!
IMG_3585.JPG  
IMG_3584.JPG  
水火同源介紹
IMG_3579.JPG
IMG_3580.JPG
IMG_3581.JPG
IMG_3586.JPG  
火還頗旺的吧!
接著來去今天的住宿地點:關仔嶺警光山莊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611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