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日治時期,赤柯山就以盛產赤柯樹聞名,日本人將堅硬的赤柯木材砍下運往日本,做為製作槍托的材料。光復後,陸續有來自西部的漢人移入開墾,先是種玉米、花生、地瓜等雜糧,後來才改種金針。經過4、50年的辛勤開墾,赤柯山已從一片荒蕪的山頭轉變成以金針花海聞名的觀光勝地。
金針的品種很多,但以高山地區種植的品質較優。海拔約900公尺的赤柯山由於溫度低,金針生長速度較慢,加上雲霧帶來充沛的水氣,以及適合金針生長的紅壤土,因此出產的金針口感與風味較佳。金針是多年生植物,現在生長在赤柯山上的金針,很多都是年齡長達數十年的植種。平日只需要定期除草、施肥,並不費事;但等到每年8~9月間的開花季節一到,農民就得全家總動員,忙著進行採收、曝曬、烘乾等工作。
數年前,赤柯山萬花齊開的壯觀景致逐漸為外人所知,聞名而來的觀光人潮絡繹不絕。其實,除了黃澄澄的金針花海,來到赤柯山還可走訪著名的「赤柯三景」,也就是座落在金針田中的3顆黑色火成岩、造型奇特的千噸石龜這兩處天然地景,以及已有40多年歷史的汪家古厝。
汪家古厝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以烏心石、台灣櫸木及赤柯木等上等木材建成,也是赤柯山現存最古老的一棟房舍。這棟古厝是民國50年前後,汪老先生特地從嘉義老家聘請木工師傅遠道而來興建的呢!走訪汪家古厝,不但可以與屋主閒話家常,還可以從屋內保存的許多生活具物與農具,遙想早年赤柯山居的生活點滴。
圖文資料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網頁
看到這張照片就知道,是滴!我們來到了赤科山啦!這是赤科三景之ㄧ。
汪家古厝前路旁有撮盛開的金針花。
老公把我們放在汪家古厝迴車時發現了這個好地方。
這個地方美吧!丘陵平緩的起伏,後面還有森林,整個就是美。
好大片金針花哪!
個人發現,前一天傍晚在六十石山拍的金針顏色較淺,但是今早在六十石山拍的金針顏色就比較深,難道是金針到了傍晚顏色會變比較淺嗎?
老媽很喜歡後頭的小山丘。
另外一旁農舍的金針花毯也相當美。
加蜜園
我們為了繼續尋找盛開的金針花,沿著赤科大道,正對著赤科大道的林家園開滿了金針花,很想下去看,又怕消費很高,於是老公車子左轉想進到巷子觀察一番。
結果竟然看到這種嚇人的景象。
成群的蝴蝶正在飛舞著。
原來加蜜園路旁種了蝴蝶最愛的澤蘭啦!
小紋青斑蝶
斯氏紫斑蝶
小紋青斑蝶展翅
蝴蝶多到小孩看了都不想走。
賞完了蝶,還是去林家園晃晃吧!因為林家園的金針花是這天看到最茂盛的了!
看這張照片就知道有多茂盛了吧!
這裡是這次賞金針花之旅,花況最好的地方,能在8月初就看到這樣的花況,真是幸運哪!
花況相當好,不過也只限前面兩塊地,後面的金針花只開了幾朵,想必是農家種植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花期不同吧!這樣可以造福以後來的遊客都有盛開的金針花可看。
中央樹叢後面是個水塔。
往另一邊山丘拍過去,還頗美麗的。
這金針花開得多麼有活力啊!
走在這金針花叢中,想必心情也會非常愉悅的!
六十石山的忘憂魚很好吃,想不到赤科山的金針冰也好吃。
重點是:不用很高的消費就可以看到這麼美的金針花!CCC~
把拔每次都要小孩這樣跳高高拍照。
連阿姨也參一腳,是說把拔怎麼沒拍到阿姨的手啦!
可愛的獼猴桃也來拍一下。
吃完了冰,繼續往小瑞士杉木前進。
小瑞士杉木,很歐洲吧!
小瑞士杉木下的金針花開得還不多。
寫遊記八月底的現在,金針花應該已經盛開,風景美到不行了吧!
有農家們外種了好幾株繡球花,大部分的繡球花早已凋謝,這裡還搶得到將凋謝的前一刻拍照留念。
赤科山丘陵連綿程度雖不若六十石山,但也有其獨自之美。
離開赤科山,快出赤科產業道路時,見一民家〈可能是民宿吧!〉放了一台自行車裝置藝術,很特別,拍下來紀念。
在赤科山下附近都是這種可愛金針花路燈喔!也為我們的赤科山忘憂行之旅畫下個美好的回憶及句點。
今年的金針花之旅到此結束,期待下次有機會再次造訪,也希望下次花東行可以賞到台東太麻里的金針花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