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大學
真理大學為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創辦之大學,以「追求真理、愛與服務」。為校務發展宗旨, 前身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 , 是一所歷史淵遠的私立大學。源自1872年3月9日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登陸淡水,選定現址(今真理大學淡水校區)興建校舍以作傳道、教育及醫療之用。在1882年校舍建成後,他為感謝其家鄉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 County)居民的捐助,遂將之命名為「Oxford College」,中文譯為理學堂大書院(今亦稱牛津學堂)為真理大學創校之始。在1965年,原址用作設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1994年, 再度改制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並於1999年奉教育部核定正式改制為「真理大學」, 英文校名為Aletheia University(此為希臘語真理的意思)。現有人文、數理、財經、管理、觀光、運動知識六個學院, 內含數理科學、管理科學及財經三個研究所暨宗教學系碩士班、三十三個學系。陳慶中牧師為第一任董事長,現任董事長為黃昭弘博士,原學院校長葉能哲博士為真理大學第一任校長。當今第二任校長為吳銘達博士。
真理大學大禮拜堂
在我念大學時代,她還是淡水工商專科學校,過了幾年後,有回跟老公去淡水玩,看到公車上面有真理大學四字,還想說:什麼時候淡水又有個新學校,我都沒聽說。
當然啦!也是過了一兩年後才知道,原來真理大學就是原來的淡水工商專科學校,那還是因為去紅毛城玩才發現,原來真理大學在這裡喔!原來就是淡水工商專科學校喔!
大禮拜堂建於1997年,共設10層(包括地下及屋頂部份)。當中,大禮拜堂可容納最多約1500人,小禮拜堂則可容納最多約180人,而階梯教室可容納最多約160人。大禮拜堂也設有由荷蘭管風琴廠佩爾斯(PELS & VAN LEEUWEN)以人手製造的巨型管風琴,是台灣最高兼為首台設有32呎音管的管風琴。它的外部採用哥德式的設計風格,而內部則以傳統設計為本,以配合上述禮拜堂的建築設計。它與周邊建築共同組成具有古蹟風貌的建築群。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牛津學堂:理學堂大書院
真理大學最早是在1882年成立的,當時名喚牛津學堂,現在則是真理大學的校史館。
牛津學堂前有造景池塘,還有許多鴿子飛來飛去呢!
可以清楚看到理學院大書院及英文牛津學堂的字樣吧!
牛津學堂側面
專科學校時代的紀念碑。
3H大道:所謂3H就是指謙遜的、人道的及幽默的。就是說期待真理大學師生們有上述三種特質,則人格必能健全。
3H下的解說字好小,考驗歐巴桑的眼力。
3H大道
從3H大道往牛津學堂拍去。
黃蝦花
很多人都以為黃蝦花花瓣是那黃色的部份吧!其實不是喔!花瓣是那白色部分呢!
接著來到了淡水女學堂,是淡江中學的前身。
女性文化地標:淡水女學堂
校內還有原住民的石板屋,好有趣喔!
淡江中學校史館
校史解說碑
小白宮又名尋根園。
尋根園解說
偕叡廉紀念公園,偕叡廉就是馬偕博士的兒子囉!
拍謝,因為八角樓當天有活動,所以我們就沒走過去參觀,然後呢!就忘了拍照片啦!真是的!
淡水女學校
校舍柱子上也有女性文化地標字樣。
雄偉的磚造建築,師傅竟然能把淡水女學校這幾個字刻得那麼漂亮呢!
淡水女學校現今是純德小學。
資料來源:淡水在地文化導覽社
小白宮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小白宮座落於秀麗的砲台埔前緣,可將淡水河和觀音山的景色盡覽無遺。建築體基礎抬高約三呎,設有通氣孔防潮,南歐風格的白色外牆,配上弧形圓拱、迴廊、涼台,加上壁爐、煙囪等設備,十足顯現出典型的殖民地式建築。
資料來源:淡水在地文化導覽社
由於抵達小白宮已經超過下午五點,所以今天沒緣參觀小白宮啦!只好往下走,走回市區。
途中經過一條路,邊牆上畫了許多淡水在地相關圖畫。
走著走著,竟然來到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
原來是又回到馬偕街啦!
馬偕博士租屋發跡地旁山坡上還有間白色小屋,不曉得是何用途?
經過了滬尾偕醫館後,天色已晚,我們就驅車往漁人碼頭方向前進囉!
漁人碼頭情人橋
本來是要在漁人碼頭商家吃吃喝喝的。
不過我們卻被嶄新的福容飯店給吸引走了。
這是福容飯店旁的商場,1樓可是旗艦級萊爾富呢!
福容飯店旁有個情人塔。
別訝異我哪時照相技術如此精進,其實這是萊爾富店內所掛的淡水美景啦!
情人塔火力全開,璀璨耀眼。
在萊爾富用完了晚餐後,又回到情人橋旁逛逛,老公順便打個盹。
情人橋倒影
漁人號倒影
等衛斯理一家人驅車回家後,老公說還想參觀福容飯店,於是又開車去福容飯店瞧瞧啦!
淡水福容飯店外型根本就是一艘船艦。
我們從商場二樓通道直接通往福容飯店。
大廳非常氣派呢!
1F的迎賓區也讓人有到海洋裏的感覺。
可愛、藍天,讓人充滿愉悅情緒的造景。
大廳的水晶燈可真不是蓋的!
超級豪華的吧!
飯店內陳列的照片,真的很像在國外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