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紅樓往漁人碼頭方向走去,首先看見馬偕博士雕像。
然後沿著雕像旁巷子走入,可以到達滬尾偕醫館。
對滬尾偕醫館很有感覺,除了大學在此唸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妹高職時唸馬偕護校,所以很早就知道馬偕博士了。
醫館大門顏色我很喜歡呢!
淡水禮拜堂
禮拜堂的土地是由馬偕博士在西元1875年買下,提供聚會的場所,1915年的改建,一座面向淡水河鐘樓造型的禮拜堂於焉完成,到了1928年一方面信徒增多,一方面也為了慶祝設60週年,因而禮拜堂在教友募款即馬偕博士的兒子偕叡廉先生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隔年買下一旁的牧師樓,經過四年籌備終於順利開工。
淡水教會是馬偕博士親手設立之教會,堪稱北台第一聖會,前人建蓋淡水禮拜堂時亦曾考慮過此一要素。教堂所在之地昔稱「龍目井」,因有雙井比鄰而得名,當年馬偕在此租屋及購屋建堂之地皮,均為地主陳阿順所有。
在一八九0年以前,淡水教會皆在附近租屋,之後才在教堂今址改建第一所教堂。此教堂並無近照但從風景照看來,其風格與馬偕生前所設計之教堂極為相似,該教堂目前僅存基座,古井及那部明治時代之古琴(存於今日教堂內)。
爾後,因教堂老舊不堪使用,遂在一九一五年二度改建。於五月的第二禮拜開工,當時造價為一三九0元,內長四丈寬五丈(約五十五坪),j樑九寸半徑,由吳威廉牧師督工。教堂因磚造外飾白灰而被暱稱「白色禮拜堂」。此教堂使用之大鐘今日尚存,部份座椅亦仍在使用中,至於講台桌椅則已在六0年代贈予小基隆教會。
這所禮拜堂到一九二八年便已容納不下全部信眾,由於當時淡水中學和神學院師生都來此禮拜,並且為了紀念設教六○0年,因此決定重建並開始進行籌畫。建築經費除會友、學生奉獻外,大部份由偕叡廉長老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補助。於一九三一年開工,由二世馬偕偕叡廉長老親自設計督工,一九三三年九月完工,是為「設教六十禧年禮拜堂」。
這間禮拜堂最大特色乃是左邊之鐘塔直插天際宛若禱告的手,配合著淡水旖旎風光,遂成了名聞全台的風景線,一直是畫家們最愛的寫生題材。一九八六年教堂因台灣瓦難以維修,而翻換瑞典進口之鋁質浪板,並且更替彩色玻璃,特別是正面和鐘樓的五扇窗戶之圖案,更為這座美麗的教堂憑添典雅別緻之風情,成為淡水的名勝。
禮拜堂是由偕叡廉先生親自設計、監工,並由當時的鍾天技牧師協助,禮拜堂的左側是一鐘塔設計,宛若伸向天際一雙禱告的手,窗戶則用彩色玻璃拼成,流露出一股莊嚴繽紛的色調,增添典雅的風情。
資料來源:美美美旅遊網
教堂前小圓弧型場地上有禮拜堂的圖騰呢!
裡拜堂街下拆掉舊房所形成的廣場,廣場邊的牆還保留舊有的樣子。
而一旁的民宅外牆也跟禮拜堂一樣屬於紅磚色。
禮拜堂前側梯也很有老街味道,保留了後面舊房子的牆面加以變化。
從禮拜堂旁小巷走,可以通道大馬路的洗手間,這間洗手間還蠻可愛的吧!
滬尾偕醫館+禮拜堂
禮拜堂廣場前跳拍。
廣場燈柱上還有馬偕博士的介紹及拓印。
中式服裝全家福
馬偕博士
繼續往紅毛城方向走去,路邊有個可愛的藝術作品。
Bigtom美國冰淇淋文化館
其實是來這吃團購券的啦!
是因應花博而推出的花朵冰淇淋團購券。
衛斯理媽點的冰淇淋,好吃,不過價格也粉高檔啦!
店內可以看到不錯的淡水河景色喔!不過,夏天坐在窗邊挺熱的呢!
跟可愛的牛牛說掰掰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