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晚住關子嶺警光山莊一晚,所以行程往北走,來去七股看鹽山。不過,看鹽山之前還得先去看看每晚經過,下定決心早上要去參觀,但都沒成行的海安路藝術街囉!
海安路最經典的藍曬圖。
可愛極了!
濕搓沖捧擦
還有拼圖耶!
二樓是可以上去的,小孩上去得小心點。
連椅子都漆成晒圖樣式。
沒美術底子的我,實在無法用言語去形容,單純就感官感受,真的是很棒的景,在斷垣殘堆中展現藝術的力道,像是刻意破壞而後重建的藝術,卻又讓人感到非常的親近與自然,場景很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是照片還是圖畫?當然是圖畫囉!就在藍晒圖對面,畫得可真是栩栩如生啊!
廢棄的機車也成了藝術街的一員。
早上很早去,店都還沒開張咧!不過,窄小的門引起我的好奇。
原來是怪獸茶舖的出口啊!還真神秘呢!
海安路的藝術就是那麼自然,把拆掉的房屋牆壁拿來當畫布。
鏽蝕的海安街道美術館招牌,感覺頗有歷史滄桑感。
五條港北勢街,現名為神農街。
「神農街」昔日被稱為"北勢街",是目前台南市保存最完善的老街,也是"五條港文化園區"最重要的據點。"五條港"在清初台灣對外主要的門戶,而「神農街(北勢街)」所在位置正是港區的中央,可說是當時最熱鬧的街道。「神農街(北勢街)」街道寬度約四米,街道上的老屋因為產權複雜、改建不易,許多老屋目前仍然保留了清代及日治初期的外觀結構,而不同外觀風貌的老屋,也見證了"五條港"地區歷史發展的經過。
目前「神農街(北勢街)」一帶密佈了許多古蹟、街廟、老行業,如市定古蹟"金華府"、"全台開基藥王廟"、四十九號的"永川大轎"、六十七號的"西佛國"等,同時許多著名的民俗活動也都源自於此。在海安路通車與藝術造街成功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老街,讓原本逐漸頹敗的老舊街道,轉變成為前衛的藝術空間,不但保存了城市的歷史環境,也保存了當時府城港口老舊街道的意象。
走進「神農街(北勢街)」,古樸的街屋讓人感覺像是走進時光隧道,除了私人的住宅外,全長百餘公尺的街道更有許多藝術創作者的工作室,讓這條街添加了不少藝文氣息,每到夜晚在昏黃古樸的街燈映襯下,「神農街(北勢街)」可說是越夜越美麗,相當值得一遊。
資料來源:四方通行
永川大轎
很古色古香的店面吧!從這起算是這兒的老街吧!
貼著窗花充滿喜氣的建築物。
整條街看過去是不是古色古香的啊!
連店面色彩都相當特別。
路上石頭還刻有地圖。
金華府
金華府位於舊北勢街上,創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為當地許姓人士所建,主祀關帝及馬李兩王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再修。
歷年亦有修繕,但大抵保持原貌,在台南市多數廟宇都已翻新的情況下,金華府反而顯得古樸。
金華府前鄰接道面寬及縱深均不大,但仍維持三川殿、拜殿及正殿三個層次的傳統格局,而其也是台南市少數以府為名的廟宇,此名也表達了其屬於王爺廟宇之特質。由於是屬於地方性之廟宇,所以外地信徒不多,因此金華府逐漸凋零,直到這兩年來才因北勢街,重新受人關注,而使得金華府再次引人注意。因久未修繕建築呈現衰敗老舊之現象。正殿之中馬李兩王爺居前,文衡聖帝居後神像值得一觀。拜墊兩側之龍虎堵雖係後來整修之作,但仍簡樸有趣。三川店之牆堵泥塑大多已風化,但門釘及抱鼓石之古意仍在,破裂斑駁的地板也顯現出廟宇之歷史痕跡。
資料來源:古蹟目錄
http://www2.tn.edu.tw/remains100/view.htm
走回海安路,有假窗戶、假抽屜的裝置藝術,精巧可愛!
這兒的藝術就是那麼的隨性與自然,連裸露的鋼筋都成為藝術的一部份。
熱炒店的座椅擺設很特殊,拍起來做紀念。
想更了解五條港文化園區嗎?
請參考王城氣度網頁,有更精闢的說明喔!
http://tncftmm.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