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前一天的行程來不及去小野柳,所以今天補去小野柳囉!

 

IMG_3093.JPG   

 

來到小野柳遊客中心停好車後,首先看見杵音文化藝術團的表演,今天的表演者幾乎都是高中生。

 

小野柳位於富岡碼頭北方的海域,是東部海岸最南端的風景據點,因為地形和岩石在種類上,與北部東北角的野柳外貌相似,因此被稱為「小野柳」。

 

IMG_3094.JPG 

 

這是新郎要去娶新娘啦!

 

IMG_3096.JPG 

 

最靠近老師的學生是台東高中的高材生喔!假日來表演,雖然沒有收取費用,不過前面有放小籃子在地上,看各位遊客的心意了,大家下次如果再看到他們表演時,希望給他們一些鼓勵,畢竟後山的環境要賺取學費是蠻困難的。

 

IMG_3097.JPG 

 

老媽喜歡看表演,所以就留在遊客中心附近繼續看表演,而我們則是去看看小野柳到底跟野柳有什麼差別囉!

 

小野柳的地質為厚層砂岩與薄層泥岩交互沈積,因為地質構造變動,使得巨大砂頁岩上下倒置,珊瑚礁又覆蓋上去,海浪長年累月的侵蝕沖刷,故而呈現出造型奇特的地質現象,以單斜脊、蜂窩岩、龜陣岩、豆腐岩、蕈狀岩等,各種景象綺麗奇岩怪石著稱,宛如天然雕刻公園,讓人嘆為觀止。

 

資料來源:美美美旅遊網

 

IMG_3098.JPG 

 

豆腐岩。

 

IMG_3099.JPG 

 

這裡有非常多的珊瑚礁群,還可以看到遠在32公里外的火燒島。

 

火燒島的名稱最早見於嘉慶十五年的「台灣府輿圖纂要」,該書以『火燒嶼』稱綠島,到了道光九年「台灣采訪錄」一書中敘述漢族開墾綠島時才使用『火燒島』的名稱。

 

火燒島命名由來:

1.跟據民俗學者林衡道先生著「台灣古蹟概覽」以為:「島上居民每於夜間出海捕魚時,於山頂舉火為回航之標幟,故名火燒島」,不過這個見解被認為是牽強附會的。

 

2.另有嘉慶年間因雷火引發火災,全島林木全部為之焚毀,故稱之為火燒島。

 

3.島上夜間常見一火球在東方台地來回滾動,經族人入山搜尋,得一岩洞,中有鐘乳石酷似觀音坐相,而有火燒島之稱等說法。

 

其實綠島與蘭嶼土質均屬棕紅壤土,每年春夏之際,強勁東南風帶起漫天海水至其迎風面,草木全為之枯黃;九月之後東北季風肆虐,七級以上強風挾帶海水而起,草木更如祝融橫掃,一片焦乾枯黃,加之山頭間或紅土裸露,船隻由海上經過,望之確如火燒之島,因之蘭嶼古稱之為紅頭嶼;本島則名為火燒島。 至於『綠島』之名,則是民國三十八年台東縣第二任官派縣長黃式鴻先生,於五月廿一日赴二離島視察,深覺名稱不雅,提議更名。

 

因紅頭嶼盛產蝴蝶蘭擬改名蘭嶼,本及內政部核准於民國三十八年八月一日正名為綠島,是日黃式鴻縣長親自蒞鄉主持正名典禮,因台東縣政府並訂頒綠化綠島鄉實施辦法,同時實施,鄉民每人植樹一株,以為綠化美化並以茲紀念,因此綠島之名沿用至今。

 

IMG_3106.JPG 

 

遠方海上有航行的船隻。

 

IMG_3108.JPG 

 

巨大的岩石間看得到覆蓋上去的珊瑚礁。

 

小野柳的砂岩並非菲律賓板塊應有的地質成分,所以被認為是外來的岩塊。

 

IMG_3110.JPG 

 

老公指著遠方的火燒島。

 

IMG_3103.JPG 

 

珊瑚礁岩本來是珊瑚礁,因為菲律賓板塊推擠東海岸,於是小野柳海底的珊瑚礁隆起,不久珊瑚礁都死了,就成了珊瑚礁岩。

 

IMG_3111.JPG 

 

這個石頭經過歲月的刻畫,變得頗為奇特的,有眼睛、鼻子、嘴巴,還很俏皮的吐著舌頭呢!

 

IMG_3113.JPG 

 

這是薑石,外形酷似老薑的薑石,事實上,每一塊就是一個形狀像薑的結核,結核的表面並且被壓擠出縱橫交錯的裂縫。經過海水的侵蝕,結核四周較軟的岩石都被侵蝕消失,使得一塊塊堅硬的結核突出地面。時間一久,結核表面也逐漸被海水侵蝕得更加粗糙,形成了狀似老薑的薑石。

 

 IMG_3114.JPG

 

蕈狀岩

 

IMG_3114-1.JPG 

 

單面山上的蕈狀岩

在小野柳北側及南側海岸的平台上或是單面山的上方,可以看見許多頂端有些圓形或不規則外形的岩柱,由於從遠處觀看極為類似蕈類,所以被稱為「蕈狀岩」。

 

這些蕈狀岩,通常頂部比較巨大,而下方的頸部比較纖細。之所以形成這樣奇特景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上層的砂岩層原本含有許多化石,這些化石溶解之後的碳酸鈣在周圍產生沈積在膠結的作用,使得上層的砂岩變得非常堅硬。因此,當這些砂岩層接受海水的風化、侵蝕作用時,產生了差異侵蝕的現象。

 

IMG_3115.JPG 

 

單面山及蕈狀岩

 

IMG_3118.JPG 

 

來跟蕈狀岩合照吧!

 

 IMG_3120.JPG

 

奇特地質旁的海濱步道長滿了許多植物,有白水木、林投、黃槿、海棗等海濱植物,還種有一片椰林,是遮蔭的好去處。

 

小野柳遊客服務中心除了可以諮詢旅遊服務外,還有個地質景觀的展覽,模擬小野柳的海岸地形作出的各種地質景觀,而且可以踩上去感受喔!

 

IMG_3124.JPG 

 

離開了小野柳,往台東市區方向前進,行經馬蘭糖場舊站,來去拍拍照,不過馬蘭舊站的餐廳好像沒開了。

 

IMG_3128.JPG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接著來到史前博物館。

 

IMG_3129.JPG 

 

正門口

 

IMG_3130.JPG 

 

場館裡面的座椅是獨木舟形式。

 

IMG_3132.JPG 

 

由二樓展示廳入口,首先抵達【臺灣自然史】展示廳,主題為我們生活的島嶼從誕生至今的地質與生態變化。之後循參觀動線進入地下室中庭,中央的挑高中庭設有「博物館論壇」區域,以多媒體解說設備呈現關於人類、自然與文化的各種議題觀點。環繞中庭的地下一樓空間是【臺灣史前史】展示廳,呈現本島各地史前人類為適應不同環境,於不同時期、地點發展出各種文化、活動與創造。最後再循動線返回二樓,進入【臺灣南島民族】展示廳,內容為臺灣南島民族各族各族群適應環境所產生的多元文化。循此脈絡所呈現的展示,顯現臺灣從島嶼誕生、動植物移入到南島民族定居展現璀燦文化的歷程,不僅可綜覽臺灣島千萬年來的變遷,也闡明這塊土地上人類、自然與文化三者之間的互動。

資料來源:史前博物館

 

從博物館的介紹得知,海岸山脈每年往北移動7公分左右,所以過了幾百萬年後,海岸山脈可能得成為宜蘭縣的土地啦!

 

IMG_3136.JPG 

 

史前博物館對台灣的種種介紹真的是鉅細靡遺,除了有大象的模型,連櫻花鉤吻鮭的模型都有。

 

IMG_3137.JPG 

 

看到這張圖就知道是介紹人類的演化以及人類近親的展示廳囉!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現代人竟是坐在電腦前,這張圖也是史前博物館名片的圖喔!

 

IMG_3141.JPG 

 

阿里山鄒族“山豬部落”的藝術特展。

 

史前博物館憑門票還可免費去卑南文化公園參觀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611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