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萬年峽谷後,遇到一陣超大午後雷陣雨,於是先到竹山用午餐,等雨勢差不多停了才又再出發往鹿港方向去。
這是今天住的麗景旗鑑房,麗景也只有這間旗鑑房。
一旁的沙發椅大的跟單人床一樣。
有高級按摩椅。
還有咖啡機。
超大的浴室,小孩玩得很高興。
被老媽派去買晚餐時,先到文武廟去逛逛,上次的鹿港遊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到文武廟參觀。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文開書院:清道光4年(1824年)
文祠、武廟:清嘉慶16年(1811年)
地址:鹿港青雲路2號
資料來源:鹿港鎮觀光文化資訊網
文武廟光是外圍各個門,就已經頗具古意及美感,跟裡面的文武面整個連成一氣。
武廟→蓬萊第一泉→文廟→文開書院
首先參觀武廟。
文祠、武廟 歷史沿革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俸倡建文祠、武廟,由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蘇雲從負責武廟的興建。
嘉慶23年(1818)廟宇因風雨侵蝕,殿堂傾毀,由士紳發起重修,歷時一年餘,於嘉慶24年完成修復。鹿港的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文昌祠亦成為文人聚會的場所。
同治8年(1869)鹿港同知孫壽銘發起重修文昌祠,並聘請進士蔡德芳掌教文開書院。光緒2年(1878)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傾圮,由董事施家珍等人募款重修,並增建二廂廊,此次重修,歷時二年餘,至光緒4年(1878)完成修復。
大正元年(1912)由蔡德宣發起重修文昌祠,大和行辜顯榮損資,秀才鄭鴻猷監督工程。此次重修至大正5年(1916)完成。大正3年(1914)台灣總督左久間佐馬太敬獻「萬年師表」匾,目前,此匾額由廟方保管。
戰後,文祠、武廟成為駐軍軍營,民國64年文祠遭回祿之災,建築物受損,民國74年由政府依原貌重修。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與文祠武廟再度受損,民國91年重修,至民國94年完成。
建築藝術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同祀倉頡先師。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符合官祀廟宇的風格。武廟曾於嘉慶24年(1819)、咸豐4年(1854)、光緒7年(1881)重修,目前正殿內有嘉慶16年(1811)「藻耀海天」與咸豐4年(1854)的「峻極于天」匾,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武廟正殿前有一口古鐘,係昭和5年(1930)由鹿港士紳黃禮永、許梅舫等人所敬獻,是武廟的重要文物。武廟旁有一塊「忠魂碑」,係日人供奉為國捐軀的軍人、警察的紀念碑,目前荒廢於武廟旁空地。
資料來源:鹿港鎮觀光文化資訊網
武廟裡還有咸豐年間的牌匾。
蓬萊第一泉
文祠與武廟之間,有一口井水,稱為「虎井」,其水質甘美,故有「蓬萊第一泉」之美稱。
資料來源:鹿港觀光文化資訊網
看完蓬萊第一泉,從後面的小徑通到隔壁的文廟。
文廟正殿。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前方有一座水池,稱為泮池。古代邵縣之學稱為「泮宮」,其東西門以南置有水池,稱為「泮池」。文昌祠在建築規制中,前方置有水池,亦稱為泮池。詩經泮水篇:「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昔日,古人應試及第,需至文昌祠祭祀,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於帽緣,故考取秀才功名者,又稱「入泮」。
文祠主祀文昌帝君,由於文祠並無管理委員會,故文昌帝君神像暫置於武廟內供奉。文祠三川殿內有二塊碑文,分別是嘉慶24年(1819)「重修文武兩祠碑記」及光緒8年(1869)「重修文祠碑記」碑文,是文祠、武廟的重要文獻。
資料來源:鹿港鎮觀光文化資訊網
藏書閣及鹿港珍貴老樹:象牙樹,有210年歷史喔!
文廟大門
泮池
鹿港鎮珍貴老樹
文開書院
文開書院 歷史沿
道光4年(1824)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書院,泉廈八郊商紳捐資響應,至道光7年(1827)完成書院的建築,名為「文開書院」,係為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沈光文,字「文開」,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開台文化之父」。
在清代,鹿港文開書院曾孕育多位舉人、進士,開啟鹿港文風的輝煌時期。日治時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率軍駐紮書院,昭和18年(1943)日人將文開書院改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館」,龍邊廂廊內有二塊的碑記,分別為台灣總督長谷川所書「北白川官能久親王御遺跡鹿港軍情御視察之所」碑及台中州知事森田俊界所題「北白川官能久親王視察鹿港遺跡紀念」碑。
民國64年12月9日書院遭到回祿之災,正殿及後堂受損,並波及文昌祠,使書院一度荒廢。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由漢光建築事務所主持修復,恢復文開書院的建築風貌。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文開書院再度受損,歷經數年的重修,於民國94年完成修復。
建築藝術
文開書院的建築為三川殿、正殿及後堂。三川殿的木構件仍保存道光年間原有的棟架,石柱楹聯上有鄧傳安所書「賓日有祥興雲有兆,希賢得地入道得門」墨跡。
三川殿旁有一塊道光27年(1847)「公業條款」碑,此碑敘述鄧傳安及陳盛紹二位鹿港同知為文開書院籌設的田租,做為書院的經費來源,兩旁廂房為昔日學生自習讀書的地方。
正殿前方為祭祀的空間,後方是老師授課的講堂。文開書院正殿主祀朱子,配祀海內外八寓賢,分別是「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王忠孝、沈全期、辜朝薦、郭貞一、藍鼎元」等八位對台灣文化有貢獻的先賢,後堂則是昔日書院山長(院長)起居的空間。
資料來源:鹿港鎮觀光文化資訊網
文開書院的牌匾是今年新換的。
碑文也重新寫過,還有仿古處理。
喜歡文武廟紅磚古意,但更喜歡文開書院木材質樸的滄桑感。
文武廟裝飾著藍色的邊條,讓人感覺磚紅色整個跳脫出來,非常的鮮明。
參觀完文武廟,就來去鎮上買晚餐及伴手禮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