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部旅遊的最後一天,老公提議去鹿港玩,其實,從清水過去鹿港真的還蠻快的,半個多小時就到了。

 

IMG_7276.JPG 

 

因為車子停在民俗文物館對面的停車場,所以民俗文物館當然是參觀的第一個景點,只不過星期一休館,所以只有拍了這張照片囉!

 

IMG_7285.JPG 

 

文物館外有個草圃,裡面擺放著一艘龍舟,大家上去坐著拍照留念。

 

IMG_7292.JPG 

 

穿過派出所後旁的小巷子,來到派出所後機車停車場,往上方望去,就可以看到歷史古蹟景點之ㄧ:甕牆。

 

甕牆是鹿港傳統民宅常見的裝飾,白話一點就是越有錢的人家,用酒甕裝飾成牆的越多,代表當時鹿港的繁榮富足景象。

 

IMG_7295.JPG 

 

看得出這是派出所的門面嗎?

 

IMG_7300.JPG 

 

往龍山寺過去的路上,也就是中山路上,首先看到這家名聲響叮噹的阿振肉包。

 

IMG_7339.JPG 

 

轉到三民路上,看到對面有個寫著龍山寺的牌子,因此從這進入龍山寺參觀。

 

IMG_7303.JPG 

 

從後門進去首先看到的建築。

 

摘自維基百科:

 

鹿港龍山寺,為台灣彰化縣鹿港鎮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台灣著名龍山寺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家一級古蹟

明鄭永曆七年(1653年)時建立,在1786年遷到現在的位置,於1831年修建原本的狹小廟寺而成,並重建多次。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

鹿港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多,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藻井結構,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IMG_7311.JPG 

 

正殿前的150年大樹,一邊各一棵。

 

  IMG_7317.JPG

 

這是第一進。

 

IMG_7319.JPG 

 

正門

 

看得出歷史滄桑的痕跡吧!

 

IMG_7324.JPG  

 

古老的大鐘

 

IMG_7328.JPG 

 

正殿看得出滿是歷史斑駁的痕跡,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IMG_7332.JPG 

 

時光之圓

 

IMG_7334.JPG 

 

古樸紅磚與碧藍青空。

 

IMG_7337.JPG 

 

時光之廊

 

IMG_7351.JPG 

 

逛完龍山寺,在三民路跟杉行街旁的老龍師肉包店吃肉包,個人比較喜歡這家的口味。

 

滿滿為了要吃肉包,拼了老命表演拿手絕活。

 

IMG_7359.JPG 

 

鹿港國小校門也有甕牆。

 

這個里有個很可愛的名字,叫做:菜園里。

 

IMG_7361.JPG 

 

來到菜園里,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鹿港摸乳巷”啦!

 

IMG_7363.JPG 

 

附近街道正在整修中,所以感覺有點凌亂。

 

IMG_7367.JPG 

 

這就是之前很出名的新聞,大學生在摸乳巷的牆壁上亂塗鴉,後來被罰清理牆面的地方,不過還是看得出來字樣啊!

 

不知道是清理過後再寫上去的還是怎麼樣?總之ㄧ樣蠻清楚的啦!

 

IMG_7371.JPG 

 

這裡還算是摸乳巷中比較寬敞的地方呢!

 

IMG_7375.JPG 

 

真正窄的地方在這裡啦!

 

巷子兩旁的房子幾乎都廢棄了。

 

IMG_7379.JPG 

 

簡直就是一線天。

 

逛完摸乳巷後,我們沿著菜園路右轉民族路,再右轉美市街,然後進入金盛巷。

 

IMG_7387.JPG 

 

十宜樓:宜琴、宜棋、宜詩、宜畫、宜花、宜月、宜煙、宜酒、宜茶、宜博。

 

是一處橫跨金盛巷〈從前名為九曲巷〉,使東西二樓相連的“跑馬樓”,是從前鹿港騷人墨客夜宴吟集與品茗論對的聚會所,旁邊有早期防禦建築的鎗樓。

 

IMG_7388.JPG 

 

巷子迂迴曲折。

 

為何早年名稱叫做九曲巷呢?

 

這條巷子全部都是這樣迂迴曲折的路,十宜樓及意樓都在這個巷子中,是因為要防秋冬“九降風”的吹襲,所以巷子才如此迂迴曲折。

 

「十月風沙飛不入,九天降雪凍難侵」,由此可證明九曲巷行程的重要性。

 

九曲巷素有曲巷冬晴的雅譽,走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九曲巷奇妙的空間感。

 

IMG_7397.JPG 

 

走著走著,竟然看到打水幫浦,在這個大熱天中,真是消暑的好地方。

 

IMG_7398.JPG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迂迴曲折的巷子吧!

 

IMG_7401.JPG 

 

九曲巷的入口。

 

IMG_7404.JPG 

 

接著往天后宮方向前進,這是後車巷的隘門。

 

IMG_7407.JPG 

 

這是浦頭街上具有特色風情的賣店,浦頭街跟瑤林街附近是古蹟保護區。

 

IMG_7408.JPG 

 

這家門面蠻特殊的,記得曾經有先人進士及第過。

 

IMG_7412.JPG 

 

還有賣懷舊卡通的小攤子。

 

IMG_7413.JPG 

 

這是150年的古井,在一家很有特色的賣店內,老闆賣的也都是一些民俗文物。

 

IMG_7414.JPG 

 

店內還有擺上清末民初的鹿港舊照片。

 

何為不見天街?

 

引述中央社新聞: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二十一日電)鹿港鎮曾有一條「不見天街」,曾是台灣最長的商店街,走在街上抬頭往上看,只看商家在櫥窗搭蓋的遮棚,不見天街據傳是為了防風避雨,商家蓋起涼亭,讓來往的商人免受風吹雨淋之苦,不過到了日據時代執行市區改正計畫,拓寬道路,只剩街道兩旁的街屋為歷史作見證。

     鹿港不見天街的正式名稱為五福街,大約的位置在現今鹿港鎮的三山國王廟到和興派出所之間。這五條街分別為長興街、泰興街、和興街、福興街以及順興街,向南和長興街連接四傑街與板店街,通往街尾,向北由順興街連接崎仔腳、城隍廟口到天后宮。

  清朝時期,鹿港是商業貿易重鎮,五福街專門販賣從碼頭區進口的貨物,商品種類繁多,不過鹿港夏季炎熱,時常有雷雨,冬季季風乾冷,同時挾帶風沙,有所謂的「九降風」,外出者夏天要忍受日曬雨淋之苦,冬天則要受到風沙的襲擊,類似情況如果發生在鄉村,民眾都以種榕樹來解決,不過鹿港寸土寸金,五福街的商家為了讓來往的商人免受風吹雨淋之苦,不能像在鄉村一樣以種樹方式解決,只好在櫥窗前搭亭蓋遮棚。

  不見天的街屋是在共同的牆壁上架上樑木,形式可分為穿斗式和抬樑式兩種,面積約在四點五公尺到五公尺之間,進深的長度約為面寬的十倍,為了通風、採光及排水,棚子高於店舖屋頂約兩尺,呈兩面瀉水,水可以瀉到屋頂後面由天溝集水到落水管,至於通風採光,有的是利用亭子和屋頂間的空隙,有的是利用天窗,另外有的是利用建築店面高度不一的空隙。

  不見天街成為鹿港街區獨特的建築特色,不過這條具有特色的街道,在民國二十三年卻被日本人以不透風、不衛生、交通不便和市容落後為理由,進行市區改正,將老街拆除和改建,成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鹿港鎮中山路街道。970921

 

IMG_7425.JPG 

 

這是正在整修中的鹿港公會堂。

 

IMG_7426.JPG 

 

這是鹿港新祖宮,屬於官拜廟。

 

新祖宮係由乾隆帝頒官帑敕建之廟宇,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十月,大將軍嘉勇公福康安率勁旅十餘萬,齊登鹿港,平定林爽文之舉事,雖曰將士用命,亦賴神助,遂撥帑倡建,於是年十二月砌基豎樑,越年六月竣工,奉天上聖母神像入祀,俗稱「新宮」。

 

新祖宮為全國唯一天子敕建之天后宮,當時清乾隆帝欽定每月朔望文武官員依祀行香,並加封聖母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隨侍兩旁之金將軍千里眼、柳將軍順風耳二人神像,亦穿官服、著官鞋、戴官帽,甚為罕見。

 

IMG_7430.JPG 

 

新祖宮正殿。

 

IMG_7433.JPG 

 

新祖宮對面的文昌穴石敢當,石敢當過去即是著名的老師巷。

 

IMG_7439.JPG 

 

天后宮牌樓。

 

IMG_7445.JPG 

 

開台媽祖。

 

IMG_7446.JPG 

 

具有華麗美感的八卦藻井。

 

IMG_7443.JPG 

 

正殿上方有七層寶塔。

 

IMG_7448.JPG

 

鹿港天后宮就是所謂的“舊祖宮”,與浦頭街的“新祖宮”、長興里的“興安宮”同為鹿港的媽祖廟。而天后宮更與鹿港龍山寺、鹿港文祠,並列鹿港三大古蹟。

 

鹿港天后宮於雍正三年〈1725年〉由施世榜獻地遷建,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而由鹿港天后宮分靈出祖的廟宇更遍布全台灣,信徒眾多,終年香客絡繹不絕。

 

IMG_7452.JPG 

 

位於後殿二樓的龍柱,注意了沒?是五爪金龍喔!一般開爪不足五爪的稱為“蟒”,鹿港天后宮的地位可見一斑。

 

IMG_7460.JPG 

 

天后宮前廣場。

 

IMG_7461.JPG 

 

天后宮附近蝦猴酥攤子,我們買的是綜合口味,因為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也忘了有哪些東西啦!

依稀記得有深海蝦猴、蝦猴、一口蟹,還有蝦子吧!

 

買完了蝦猴酥,還去原本天后宮蓋來給香客住的大樓對面的玉珍齋買伴手禮。

 

IMG_7465.JPG 

 

買完伴手禮,到處吃吃喝喝,然後往回走著走著,竟然看到團購很夯的東華麵茶。

 

二話不說,坐下來吃吃麵茶冰,口味還真不錯呢!

 

IMG_7467.JPG 

 

這是中山路上的城隍廟。

 

IMG_7468.JPG 

 

從城隍廟對面巷子進去,竟然找到我們找了好久的餓鬼埕,而此巷即為桂花巷。

 

為什麼叫餓鬼埕呢?

 

話說鹿港城隍廟前廣場一帶,從前是漁民們回港後,必定造訪的市集,因為他們總是餓到不顧吃相,因此取名為餓鬼埕!(餓鬼是貪吃的台語) 。

 

IMG_7473.JPG 

 

古代沒有自來水,所以在有井的地方,就會成為市集,因此這口井的存在,正可說明餓鬼埕的存在。

 

IMG_7477.JPG 

 

桂花巷

 

IMG_7491.JPG 

 

浦頭街夜景

 

IMG_7495.JPG 

 

瑤林街夜景一

 

IMG_7497.JPG 

 

瑤林街夜景二

 

不過晚上7點,店家都關門了!

 

IMG_7501.JPG 

 

門楣上寫著「三槐挺秀」四字,而路面上的即為半邊井,目前已封。

 

半邊井其實是一口井,只是被牆面隔成了兩半,裡面一半是自家人用,而外面一半則是給沒有能力鑿井的鄰居過客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純樸的民風及濃厚的人情味。

 

半邊井之詩句:

巍巍秀立三槐樹

老井雙分隔一牆

照映人顏晴暖意

蘭馨古意最芬芳

 

IMG_7506.JPG 

 

這是大有街跟後車巷交會處的石敢當,其實算是在後車巷對面的小巷子裏,以前原本是在地上,但是後來房子改建後,就將其鑲在牆上,據說是鹿港保存最久的石敢當。

 

我跟ㄚㄚ在黑夜中尋找這石敢當,來回走了兩趟,都沒看見,後來發現,非常小的一塊石敢當,鑲在牆上,夜晚光線跟視線都不佳,很難發現它呢!

 

找到了這石敢當後,這次的鹿港行算是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雖然大熱天的走遍鹿港,大家都覺得有些疲累,但是卻是充實美好的一天,等以後有機會一定還要再去一次,做更深度的鹿港旅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611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